2019年北京中考物理科目考试于6月25日下午结束啦,今年重点考查了哪些内容呢?下面带来101教育老师对物理试题的权威解析,快一起看看吧↓↓↓
总体评价
2019年北京中考物理试题体现了科学、公平、准确、规范。试题从素材的选取、内容的确定、设问的呈现等方面较好地体现了物理学科特点和北京特色。
试题注重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,落实“立德树人”的根本任务
试题选材,关注我国现代科技发展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,注重落实立德树人。
参考例题
第7题,以中国探月工程中“嫦娥四号”登月、“玉兔二号”巡游月球为背景,考查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。
第32题,以“星汉灿烂,若出其里”开篇,通过对漫天壮丽寥廓的日月星辰的描述,给学生以美的体验。再由元代著名天文学家、数学家、水利工程教师郭守敬名字命名的“郭守敬望远镜”,作为目前世界上性能较好异的光谱望远镜,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果,向学生展示了祖国科技的进步,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。
第9题,以古诗《立冬》为素材考查了霜的形成过程,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到物理试题中,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提升了学生科学素养。
选取这样的素材,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,有利于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,还有利于引导学生体会科技创新的重要价值。
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,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
试题注意选择学生身边的、熟悉的,甚至可以亲身体验的素材作为试题背景,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,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。
参考例题
第3题中的旱冰鞋、冰壶、自行车等,考查学生运用摩擦力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。
第5题中的筷子、起子等生活用具,考查了学生省力杠杆与费力杠杆的理解与区分。
第17题中的小朋友滑滑梯的情景,考查了学生对惯性、运动状态以及能量等基本概念的理解。
第12题中通过学生用手按铅笔的实验情景,考查了学生对压力、压强等核心概念的理解,让学生倍感亲切。
关注基于证据的思维,体现学科核心素养
注重运用实验证据分析判断等角度设计试题,考查学生基于证据的思维过程。